一聚教程网:一个值得你收藏的教程网站

最新下载

热门教程

信号 vs 电报 vs extrasafe.chat:最佳Web3通讯应用对比

时间:2025-09-28 18:20:03 编辑:袖梨 来源:一聚教程网

想象一下无需提供手机号、邮箱或其他个人数据即可发送消息——这正是Web3时代隐私优先通信的承诺:这些工具让你保持可联系性、加密性和匿名性,同时摆脱身份守门人的束缚。

这种需求真实存在。截至2025年初,全球加密货币持有者已超6.59亿,约占互联网用户的12%,每日有200万个钱包连接dApp,3440万人每月使用移动钱包。仅MetaMask月活用户就达3000万。随着钱包成为金融、身份和协作的入口,消息传递自然也应遵循同样的自我托管与匿名原则。

但通信工具生态呈现碎片化:有些侧重便利性,有些专注加密技术,极少数以隐私为核心设计。Signal与Telegram之争多年来主导加密社区——二者各有所长,却都存在妥协。如今,新一代通信应用正推动这场对话进入新阶段。

为什么消息传递在Web3至关重要

加密用户协作的内容远不止 meme 和价格预测。他们管理DAO、协商代币发行、对治理提案投票,处理能影响市场的敏感信息。从这个角度看,消息传递已成为加密基础设施的一层,与钱包和交易所并列。

问题何在?主流应用多基于Web2假设设计:中心化服务器、元数据收集、账户绑定现实身份。除结构性问题外,加密用户面临的实际风险更高。研究表明,超60%的Telegram交易者曾因欺诈损失资金,大规模调研发现该平台28%的共享链接是钓鱼尝试,38%的共享文件携带恶意软件。仅杀猪盘诈骗就占加密骗局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且年增长率达40%——依赖传统通信工具不仅是麻烦,更是危险。

Web3用户需要的不仅是"私密通信",而是具备以下特性的工具:

  • 保护匿名性——不关联任何身份标识
  • 直接P2P连接——设备间直连对话,不经中心服务器。加密密钥在本地设备生成存储,绝不交给第三方
  • 设计即消失——与区块链数据永久公开相反,私密通信需要临时存储与自动清除定时器,确保敏感聊天彻底消失
  • 支持无信任协作——像钱包而非Web2登录的工具

在错误对话中泄露代币发行计划、私密交易条款或账户凭证,可能导致抢先交易、市场操纵或定向攻击。因此,安全的Web3原生通信不仅是便利,更是生存必需。

Web3通信评估标准:Telegram vs Signal

Telegram与Signal的比较是加密圈最常见的隐私辩论之一。通过Web3视角评估通信应用时,需超越基础加密技术,重点关注四个维度:

  1. 身份与可达性——用户能否不暴露手机号/邮箱等个人标识进行连接?
  2. 密钥生成与保管——密钥是否本地生成存储,用户完全掌控?
  3. 数据留存——聊天能否通过定时器和会话清除彻底删除?
  4. 实时媒体安全——语音视频通话是否端到端加密,通过WebRTC实现设备直连(P2P)并保障传输安全?

基于这些基准,以下是Telegram、Signal和extrasafe.chat的对比。

Telegram

Telegram已成为加密社区事实上的枢纽,拥有海量群组、频道、机器人及直观用户体验。2024年CoinGecko调研显示,21.5%的加密社区成员表示主要在Telegram进行加密活动,仅次于Twitter(X)。区别在于使用方式:Twitter(X)主导帖子、评论和Spaces等广播式沟通,而Telegram成为社群小组、私人聊天和项目频道的首选。这种灵活性对大规模协作、更新推送和用户引导极具价值。其多设备同步和易用性使其成为Web3世界采用最广的通信工具。

  • 身份与可达性:需手机号注册,可选用户名。手机号可隐藏但仍存于Telegram数据库
  • 密钥生成与保管:秘密聊天中密钥仅存于设备并定期更新实现前向保密。默认云存储聊天依赖服务器且非端到端加密
  • 数据留存:云聊天永久保存除非手动删除。秘密聊天设备专属且可设置自毁
  • 实时媒体安全:语音视频通话采用SRTP+DTLS加密。优先尝试P2P连接,失败时转用分布式服务器中转(未公开P2P成功率,但强调"尽可能"直连)

Telegram的优势在于规模与灵活性,对社区建设不可或缺。但对需要严格匿名和零数据留存的敏感对话,用户可能需要寻求更注重隐私的Telegram替代品

Signal

Signal仍是加密通信黄金标准,获爱德华·斯诺登背书并被全球活动家、政府及军队使用。重视隐私的Web3用户广泛采用,但依赖手机号注册使其难以实现完全匿名。

  • 身份与可达性:需手机号注册。用户名辅助但基础仍绑定现实身份
  • 密钥生成与保管:密钥本地生成存储,确保前向保密与用户完全控制
  • 数据留存:支持阅后即焚消息
  • 实时媒体安全:消息通话采用Signal协议(AES-256/Curve25519/双棘轮)保护。语音视频使用WebRTC端到端加密,质量稳定但扩展性弱于Telegram

Signal是最安全的日常通信工具之一,以强加密和开源基础赢得信任。但需要完全匿名且免身份联系的用户,可能需要寻找基于Web3原则设计的无需手机号的Signal替代方案

extrasafe.chat:为私密通信而生的应用

这正是extrasafe.chat的切入点。它并非Telegram或Signal的克隆,而是将区块链安全模型应用于通话消息的聊天应用,将隐私提升至新层级。如同加密钱包,它在本地生成密钥,实行自我保管,赋予用户完全控制权。

  • 身份与可达性:首次使用时应用在设备端创建以太坊风格账户(公私钥对),用于通话消息时的身份验证。用户获得9位随机EXTRA SAFE号码,不关联任何个人信息。音视频流采用设备直连(P2P)确保绝对隐私
  • 密钥生成与保管:加密密钥本地生成永不离开设备,遵循与加密钱包相同的自我托管原则
  • 数据留存:对话设计为自动消失。内置定时器和会话自动清除确保消息不留痕
  • 实时媒体安全:音视频流原生采用WebRTC保护(使用SRTP和DLTS协议确保数据包可信且拦截者无法破译),默认P2P连接。消息文件联系人通过AES-256-GCM算法端到端加密

人们选择EXTRA SAFE的原因

每次安装都是对真实隐私安全通信的选择: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