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下载
热门教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欢迎来到 Web3 绞肉机:你的钱、项目方的梦,都是 KOL 的战利品
时间:2025-09-09 18:40:32 编辑:袖梨 来源:一聚教程网
本文利用 POM 消费者决策模型分析,在 Web3 世界中,为何 KOL (意见领袖) 的影响力,远大于项目方自身的努力,成为决定代币成败的关键。本文源自链外老王所着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ZachXBT 曝光超过 200 位加密 KOL 收费与钱包地址,没注明是收钱业配! )
(背景补充:比特币投资入门:交易所操作、定投方法与安全保管技巧 )
本文目录
- 第一种力量 (P):个人偏好 —— 「我的信念,我的程式码」
- 第二种力量 (M):品牌行销 —— 项目方的「官方叙事」
- 第三种力量 (O):他人影响 —— KOL 喊单的「神圣审判」
在Web3 的世界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新代币诞生,又有很多代币迅速归零。这个市场充满了机会,也布满了陷阱。一个核心问题摆在所有参与者面前:在资讯庞杂、风险极高的环境中,用户究竟是如何决定购买哪一个代币的?
史丹佛大学行销学教授西蒙森提出的经典消费者决策模型 — POM 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分析透镜。这个模型认为,消费者的选择主要受到三种力量的驱动:P (Personal,个人偏好 )、M (Marketing,品牌行销 ) 和 O (Others,他人影响 )。
我自己在 Web2 的行销领域经常用这个模型,有次服务某头部速食连锁品牌,对方想做一个早餐促销 Campaign,我当时就根据 POM 模型指出,消费者早上更看重喝什么,而不是吃什么,所以 Key message 最好落在饮品上,最后也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转换效果。
今天,当我们把这个模型套用在 Web3 投资上,会发现一幅更加有趣的图景。所以,谁在决定下一个百倍币?让我们用 POM 模型剖析代币投资决策。
第一种力量 (P):个人偏好 —— 「我的信念,我的程式码」
在传统消费中,个人偏好 (P) 是你喜欢绿茶还是红茶,是忠于苹果还是 Android。在 Web3 中,这种偏好同样根深蒂固,但表现形式更为複杂。它体现在:
技术信仰与生态偏好: 很多资深玩家是「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他们只相信 BTC 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资产。另一些人则是「以太坊建设者」,坚信其智能合约生态的未来。还有些人是 Solana 或其他公链的拥护者,因为他们偏爱其高性能和低 Gas 费。这种基于技术理解和过往经验的偏好,构成了他们投资决策的基石。一个比特币的「死忠」,很难被广告说服去买一个中心化的交易所平台币。
风险偏好: 你的个人风险偏好决定了你的「战场」。你是愿意在 Meme 币的赌场里寻求一夜暴富,还是倾向于稳健地持有蓝筹资产 (如 ETH),或是专门研究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 Utility Token?这种偏好是内在的,很难被外界轻易改变。
对于项目方而言,理解目标用户的「P」至关重要。一个面向开发者的 L2 项目,其宣传重点就必须是技术文档和性能优势,而非花俏的行销口号。这就是「投其所好」。
第二种力量 (M):品牌行销 —— 项目方的「官方叙事」
品牌方的行销 (M) 是项目团队直接传递给市场的资讯。在 Web3 中,「品牌」就是项目本身,行销活动也多种多様:
- 白皮书与路线图: 这是 Web3 项目最基础的「产品说明书」,定义了项目的愿景、技术架构和发展规划。一份逻辑严谨、愿景宏大的白皮书是吸引早期支持者的关键。
- 官方合作与背书: 就像隅田川咖啡请肖战代言一样,一个 Web3 项目如果能宣布与 Coinbase、Binance 等顶级交易所合作,或获得 a16z、Paradigm 等知名 VC 的投资,这本身就是最强大的行销讯号。
- 市场活动: 精心设计的 Airdrop (空投)、代币质押奖励和线上 AMA (Ask Me Anything) 活动,都是项目方主动影响用户心智的手段,旨在「让用户听品牌的」。
然而,在「不信任,去验证」(Don’t Trust, Verify) 精神盛行的 Web3 领域,单纯的「M」力量常常受到质疑。用户天生对项目方的自吹自擂保持警惕。
第三种力量 (O):他人影响 —— KOL 喊单的「神圣审判」
如果说 P 和 M 是基础,那么「他人影响」(O),尤其是 KOL 的喊单则是引爆流行的决定性力量。这在 Web3 中被放大到了极致。一个拥有数十万粉丝的 KOL 在 X (Twitter) 上的短短一句话,就可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代币在几分钟内上涨十倍甚至百倍。
为什么「O」的力量在 Web3 中如此强大?我们可以用西蒙森模型的三个决策维度来解释:
- 决策的重要性与风险: 购买一杯 4 块钱的气泡水,决策风险几乎为零,你很容易被广告 (M) 影响。但投资加密货币,动辄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这是一个高风险、高重要性的决策,就像做一次近视手术。在这种情况下,你天然地会去寻求「专家」或「有经验的朋友」— 也就是 KOL 的意见。
- 不确定性: Web3 技术複杂,项目真伪难辨,价值评估模型尚未成熟。巨大的不确定性让普通投资者感到迷茫。KOL 的分析、解读和「喊单」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确定性,成为了普通人下注的「拐杖」。
- 大众化程度: 虽然每个人的投资组合不同,但在特定的社群 (如 Meme 币社群、NFT 玩家社群) 内,大家的关注点和资讯来源高度趋同。当一个社群内的所有人都在讨论某个 KOL 推荐的币时,强大的社交证明和 FOMO 情绪会迫使你也参与其中。
所以,在 Web3 的天平上,KOL 的砝码最重。
将三种力量放在一起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对于 Meme 币这类资产,其价值几乎完全由 O (他人影响) 决定,辅以 P (个人赌性)。项目方自身的行销 (M) 往往是次要的,甚至没有。
对于基础设施和应用类代币,决策则是一个 P、O、M 的综合体。你需要 M (项目方) 来构建坚实的基本面,需要 P (投资者) 的技术认同,但最终能否「出圈」,往往还是需要 O (KOL 和社群) 的引爆。
《绝对价值》告诉我们,第三方力量在行动网路时代越来越强。在 Web3 这个将金融、社交和技术融为一体的黑暗森林里,这种趋势被推向了顶峰。项目方必须明白,仅仅拥有好的技术 (M) 和迎合用户偏好 (P) 是不够的。在这个时代,信任是最稀缺的资源,而 KOL 正是这种信任的放大器和中转站。
因此,对于任何想在 Web3 取得成功的项目而言,赢得有影响力的 KOL 和真实社群的支持 (O),可能比写出完美的程式码 (M) 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