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教程网:一个值得你收藏的教程网站

最新下载

热门教程

为何 16 岁的比特币拥有财务轨迹,而 112 岁的联準会却没有?

时间:2025-08-22 08:40:05 编辑:袖梨 来源:一聚教程网

比特币以开源帐本技术,达成交易纪录的公开验证;反观成立百年的联準会,虽定期发布报告,却从未有过全面审计。本文源自 Ankish Jain 所着文章,由奔跑财经翻译,PANews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别再假装比特币自我託管很简单,事实并非如此
(背景补充:伯恩斯坦:比特币牛市没结束上看「20万美元」,分析师拍板:10万美元是本周期铁底

本文目录

  • 1、比特币的自我审计机制
  • 2、比特币的自我验证逻辑
  • 3、联準会的全球角色
  • 4、透明度鸿沟的影响

 

特币 (Bitcoin) 凭藉开源帐本技术,实现全部交易纪录的即时公开验证;而成立 112 年的联準会虽定期发布报告,却从未接受全面审计。

其紧急贷款计画和外汇互换操作等关键细节长期不对外公开。原因何在?

本文透过对比两者审计机制、市场影响及监管效率,揭示中央银行与数位货币在透明度範式上的本质区别,并分析这种差异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的实际影响。

1、比特币的自我审计机制

比特币常被描述为点对点数位货币,但其最被低估的特性之一是自我审计能力。该网路每 10 分钟透过工作量证明机制确认一个新区块,并由全球数千个独立节点验证。

自 2009 年 1 月以来,已形成跨越 90 万个区块、包含近 12 亿笔交易的连续公开纪录。任何连网者皆可无需许可即时验证数据。

相比之下,拥有 112 年历史的联準会虽作为美国金融体系支柱——管理利率、货币供给与经济稳定——却从未经历完全独立审计。

其定期发布政策会议纪要、资产负债表及财务报表,但紧急贷款细节、外汇互换额度与私人银行往来等核心操作仍拒绝外部审查。

这种对比极具戏剧性:诞生 16 年的比特币全程公开财务轨迹,而掌控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百年机构联準会却始终规避同等级别审查。

2、比特币的自我验证逻辑

比特币持续审计的特性是其开源设计的天然产物。

所有网路参与者均拥有同等规则验证权,打破了银行业固有的资讯层级——内部人士享有特权访问,公众仅能获取监管机构揭露的内容。

全节点概念是系统的运行核心,它们充当独立裁判员。节点无需特殊许可或政治审批,任何人皆可用消费级硬体运行并获取完整帐本副本。这种「不信任,去验证」(Don’t trust, verify) 原则确保 2100 万枚比特币的供给上限无需依赖权威机构信任即可执行。

每个新挖出的区块包含固定数量的新生比特币,约每四年透过「减半」机制削减一次。从 2009 年每区块 50 BTC 的初始奖励,到 2024 年 4 月减半后的 3.125 BTC,流通中每个货币单位均可追溯至其诞生区块。

Chainalysis、Elliptic 和 Glassnode 等区块链分析公司已围绕比特币公开帐本构建完整商业模式。监管机构也利用网路透明度追蹤犯罪活动,如 2021 年美国司法部透过追蹤区块链钱包地址,成功追回 Colonial Pipeline 网路攻击中支付的 63.7 枚比特币赎金。

这种审计的可靠性不仅源于透明度,更依赖冗余性。比特币帐本副本遍布欧、亚、美多个地域,即使某地政府关闭交易所或数据中心,数据仍可从他处获取,确保审计过程持续且抗审查。

3、联準会的全球角色

联準会在全球金融中佔据独特地位。其虽仅制定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力却远超国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约佔全球外汇储备 58%,近 90% 的全球贸易交易以某种形式使用美元。

鉴于这种影响力,联準会的透明度不仅是国内问题,更关乎国际社会。该机构定期发布每週 H.4.1 资产负债表、经济状况褐皮书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详细会议纪要,每年还发布经外部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以揭露资产、负债和收入。

然而这些揭露仅涉及表层操作,央行最具权力的工具仍游离在独立审查之外。

以紧急贷款计画为例: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联準会创设工具向国内外银行出借数兆美元。列维经济学研究所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后来估算,各计画累计支持金额超过 29 兆美元。但这些干预细节仅在数年后因诉讼和国会压力被迫揭露。

类似的保密行为也出现在联準会广泛使用的外汇互换额度中——该工具允许外国央行在全球流动性紧张时借入美元。

要求提高透明度的呼声持续不断。众议员 Ron Paul 于 2009 年提出「审计联準会」(Audit the Fed) 法案,虽在众议院通过却被大幅删减后才成为法律。参议员 Rand Paul 于 2015 年重启努力,但再次在参议院受挫。

联準会始终反对这些尝试,官员声称完全透明可能使其决策政治化并损害独立性。前主席本·柏南克 (Ben Bernanke) 于 2010 年警告称,对货币政策审议进行审计可能「严重威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这导致某些经济学家所称的「选择性透明」:联準会揭露足够资讯维持市场信誉,却将最敏感的细节与公众视野隔绝。

4、透明度鸿沟的影响

比特币与联準会的透明度差异从三个方面影响市场、监管和公共问责:

首先在市场行为层面。

Glassnode 数据显示,2023 年持币超一年的比特币佔流通供给量 68% 以上,该指标用于评估长期投资者信念。与链上数据直接反映持有者行为的比特币不同,美元供给缺乏可比统计数据——央行揭露聚焦宏观总量而非个体行为。

联準会反而创建相反机制:

透过公告和新闻发布会传达货币政策,市场参与者对指导性意见而非可验证数据作出反应。

交易员每季度依赖点阵图解读利率前景,儘管这些仅是委员观点而非硬性承诺。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可在几分钟内引发全球市场数兆美元的波动,凸显选择性沟通 versus 直接可见性的权重差异。

监管领域同样体现对比价值。比特币帐本完全开放使全球监管机构得以借助区块链实现合规。

Chainalysis 报告称,2023 年美国当局透过链上追蹤没收与刑事案件相关的 34 亿美元比特币。反观联準会在危机中与问题机构的往来——如 2019 年隔夜回购市场干预——最初完全不透明,当时仅公布总量,求助银行的身份始终保密。

信用差距还影响国际关係。严重依赖美元贸易或储备的国家必须在无法知悉全盘策略的情况下接受联準会决策,这助推了对替代方案的兴趣。

据大西洋理事会 2025 年央行数位货币追蹤器显示,金砖国家集团正讨论降低对美元的依赖,逾 130 国央行正在试验数位货币。

透明度差距之所以关键,在于它重塑人们对金融公平的认知。两种模式各具成效,但随着数位系统重新定义金融责任标準,这种对比正变得愈发鲜明。

联準会 9 月降息后市场一定会涨吗?

CryptoQuant分析师:比特币回11.5万水準,期货降温!等待联準会週五发言

分析师:降息 = Circle 灾难!联準会降 1% 利率 USDC 毛利直接砍三成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