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教程网:一个值得你收藏的教程网站

最新下载

热门教程

加密基本法|“反复横跳”?从心理学揭秘特朗普的加密时代

时间:2025-07-04 17:40:03 编辑:袖梨 来源:一聚教程网

来源: Jade Shi

以下为播客《从关税战到稳定币:特朗普把币圈当成了新的"谈判桌"?》的转文字稿,音频内容欢迎到小宇宙收听《加密基本法》。

美国总统特朗普——全球瞩目的“危机制造者”,他行事风格特立独行,又深谙交易的艺术,用关税战点燃市场恐慌,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博弈中操控全球注意力,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表象之下,特朗普的行为动机究竟遵循何种商人逻辑?其高度自信甚至自恋的心理模式,如何成为他策略性情绪操控与注意力聚焦的武器?特朗普的“目的导向”哲学,在加密货币这个天然充满风险与机遇的领域找到了绝佳试验场。特朗普家族对WLFI项目的布局,以及对稳定币态度的突然转向,绝非偶然。背后是敏锐嗅到金融科技的成长红利,还是为家族加密项目WLFI铺路?抑或是借稳定币之名,行巩固美元霸权之实?

本期播客结合心理学洞见与宏观研究,深度剖析特朗普“目的导向”的行为密码,揭开他如何将风险转化为机遇,并悄然在加密货币世界布下影响深远的财富与权力棋局。看懂特朗普,或许就看懂了动荡时代的生存法则。

【目录】

1. 特朗普的行为密码

  • “烂尾哲学”:模糊结局的生存策略

  • 制造混乱与谈判筹码:特朗普的行为逻辑

2. 伊朗与以色列冲突中的特朗普策略

  • “声东击西”:精准打击与迷惑对手

  • 有限行动与利益平衡:遏制核威胁的务实策略

3. 心理学视角下的特朗普

  • 外向型人格与自恋特质:游走于真实与表演之间

  • 固定心理模式与灵活策略的结合

4. 特朗普与加密货币布局

  • WLFI项目:政治影响力的加密货币化

  • 叙事驱动与市场低迷中的新焦点

5. 未来市场预期

  • 降息前景:经济疲软与政策博弈

  • 降息对加密市场的推动作用

6. 稳定币与特朗普的加密时代

  • 稳定币的“双刃剑”:效率提升与主权冲突

  • 市场热点与普通投资者的参与机会

7. 敛财与权力的双重博弈

  • 敛财无止境:特朗普的财富与政治布局

  • 规则之内的“不体面”:特立独行的商业逻辑

【正文】

嘉宾 铁柱哥

人性洞察者&政策研究员

主播 Jade

5年记者经历,现Web3 PR&研究员

  1. 特朗普的行为密码

Jade: 特朗普的行事风格非常独特,既具争议性,又带有商人的精准算盘,被称为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从心理学角度去看特朗普这个人,你是怎么看待他这种危机制造者的行为模式呢?这种模式它有没有持续性,并且他在未来会继续沿用这种模式吗?

铁柱: 最近我在推特上发了一篇帖子,简要总结了对特朗普行为模式的观察。早在他上台之初,我就做过一个预判,认为他执行的许多政策都具有一个明显特点—— 烂尾 。不过,我所说的“烂尾”是带引号的,意味着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失败或无能,而是一种策略。我将其称之为“烂尾哲学”。这并不是负面的评价,而是一种中性的定义,旨在分析其行为背后的逻辑。

很多人认为特朗普“反复横跳”、不完成事情是能力不足或思维混乱的表现,但我不这样认为。这实际上是他的生存哲学,或者说是一种长期培养的投资和交易哲学。其核心在于通过模糊的承诺与预期,避免失败的结局。因为只要他不正式结束一件事,就可以声称“事情正在推进”,从而规避责任。例如,他总是能够宣布自己“赢了”,无论实际结果如何。这种方法让他在策略上始终保持主动。

举例来说,无论是修建边境墙还是其他政策,他都通过延迟或阻挠,避免事情走向明确的结果。如果一件事没有完成,他可以把责任推给外界,说“别人阻挠我”。例如,在当前的通胀问题上,他将责任全部甩锅给拜登。这种行为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特朗普的“ 两周哲学 ”。他经常用“再等两周”作为政治宣言,将许多承诺无限期延迟。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高明的情绪操控策略。正如在金融市场中,稳定且一成不变的市场往往令人厌倦,而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市场反而更具吸引力。特朗普通过制造混乱和模糊预期,重新聚焦人们的注意力。由于人类对负面信息更为敏感,他的这一策略能够有效吸引公众关注。

特朗普的“烂尾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操控手段,还是他进行谈判的重要武器。他的反复无常和不确定性正是其谈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他自己坦承的那样,这是一种谈判手法——不让对手明确他的真实意图和目标,从而让对方陷入被动。例如,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他的态度时好时坏,让对手无法准确预测其动机。这种模糊性迫使对方不得不采取防御性措施,甚至主动让步。对于特朗普来说,不确定性就是他的谈判筹码。

总结来说,特朗普的“烂尾哲学”并非简单的能力问题,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策略。这种策略通过模糊结局、制造混乱和操控注意力,使他在谈判和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动。这不仅是他的生存哲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政策执行和政治风格。

Jade: 特朗普的行为模式一直引发争议,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策略的情况下,他是否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进而调整策略?对此,分析可以从目的导向和心理模式两个层面展开。

铁柱

特朗普的行为模式本质上是高度 目的导向 的。他的每一次表态、每一项政策、甚至每一个模糊的动作,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无论是支持还是打压某个领域,只要能服务于他的目标,他都可以迅速切换自己的立场。例如,他曾公开批评加密货币是“骗局”,但后来又表现出支持,甚至利用这种态度变化为自己争取利益。在他看来,立场和意识形态并非不可变的原则,而是一种可以随时调整的工具。

这种高度目的导向的行为模式使得特朗普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例如,当对手猜中了他的某些意图并准备相应对策时,他完全可能反过来调整策略,采取新的方法进行反击。只要目标未变,他的手段和形式都可以随时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行为模式在未来很难发生根本性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模式在幼年阶段变化较多,但进入老年阶段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基本固定,难以被扭转。0到6岁这一儿童时期通常被划分为多个心理成长阶段,但60岁之后,人类的心理特征就被归为一个单一阶段。这表明,年长者的行为和心理倾向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对于特朗普而言,他的行为模式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理结构中。无论是过去的投资哲学还是政治策略,他的每一个决策都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稳定性。因此,无论未来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他的策略本质仍会延续。

尽管特朗普的行为模式本质上不会发生变化,但他的策略形式可能会有所演变。他可能不再局限于某些具体的拖延策略或模糊承诺,而是以新的方式实现同样的目标。例如,在某些领域,他可能采取类似以色列战争那样的左右迂回策略,从而达到目的。这种千变万化的策略形式正是他“烂尾哲学”或“华尔街式tackle策略”的重要特征。

特朗普的这种灵活性使得他在不同场景中都能保持主动权。他的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始终围绕着明确的目标展开。这种灵活多样的手段让他即使面对越来越多熟悉他套路的对手,依然能够在博弈中占据上风。

正如有人指出的,特朗普的行为模式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没有固定的立场。这种“无立场”并不是糊涂或混乱,而是他高度目的导向的表现。他可以随时支持或反对某一政策,只要这样做有助于他的目标。例如,他曾反对加密货币,称其为“骗局”,但后来又支持它,甚至让加密行业从中受益。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了他的策略智慧,也为某些领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好。

  1. 伊朗与以色列冲突中的特朗普策略

Jade: 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再次升级,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相关言行,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他的决策方式、策略选择,以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美军精准打击伊朗三处核设施的行动中,特朗普的表现再次展现了他的独特风格。在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中,你觉得特朗普的决策方向会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整个事件他会往哪个方向去发展呢?

铁柱:

从整体来看,我的结论是,这次事件如果从市场价格的角度分析,比如比特币等资产的表现,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下跌,因此市场反应相对平稳。其次,从行动结果来看,特朗普此次的主要举措是摧毁了伊朗的三个核设施。这一行动通过B-2轰炸机完成,而以色列因缺乏重型钻地导弹能力,依靠美国的军事支持。这次精准轰炸表面上看似是一种战争行为、一种直接下场干预的逻辑表现。

但是,如果从理性角度分析,我们必须为特朗普说一句,他并没有将此事扩大化。以美国的实力,他完全有能力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或升级,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并非因为他不能,而是他选择了克制,这其中显然有其原因所在。从特朗普的行为模式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战争狂人,也并不一定想主动挑起战争。但在维护利益方面,他的执行力毋庸置疑。这让我想起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分析文章,其中提到特朗普的特点,比如他的电视节目《我是学徒》。通过这个节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执行能力极强的人。虽然他常常“打嘴炮”,说一些看似不靠谱的话,但他确实是一个精力充沛且执行力很强的人。在面对利益时,他表现出极大的弹性,同时又能始终维护自己的利益。

至于以色列和伊朗,其实双方很难真正爆发大规模冲突。首先,伊朗并没有核武器,尽管我没有确切的证据,但从各方面消息来看,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可能性很低。然而,这次打击的原因在于伊朗的核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无论是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还是以色列对地区主导权的维护来看,他们都无法容忍伊朗成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伊朗作为一个宗教神权国家,其特殊性在于其高度集权的发动战争能力。一旦这种能力结合核武器,其后果将十分危险。

我个人认为,一个宗教神权国家拥有核武器并不是什么好事。这种国家的决策往往缺乏理性,其行为充满不确定性。宗教神权国家的体制下,人们被洗脑,缺乏理性思维和可控性。因此,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并不认同这样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伊朗的非人道主义打击固然值得反思,但从更高层次的理性分析来看,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采取打击行动的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伊朗核能力的崛起构成了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而这也是美国和以色列采取行动的核心动因。

伊朗和以色列之所以无法爆发大规模冲突,核心原因在于伊朗缺乏足够的反击能力。伊朗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几乎被“摁在地上蹂躏”。此前冲突刚开始时,伊朗的多名高官便被精准清除,这表明美以的情报工作极其充分,针对性打击能力极强,甚至连伊朗的司令官和重要头目都被迅速“端掉”。这场精准打击充分展示了美以联手的高效性。

另一方面,以色列也没有意图将冲突扩大化,且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能力做到。两国之间并无直接领土接壤,战争难以进入地面战阶段。通常,战争一旦进入地面部队的接触阶段,往往意味着冲突进入全面升级的深水区。然而由于地理限制,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更多局限于导弹和火箭弹的远程攻击。尽管伊朗可能会采取一些报复行动,但其能力基本止步于发射更多火箭弹或导弹,这种报复形式难以真正改变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这场事件中的表现再次展现了他的策略性操作。此前他在推特上宣称“两周后解决问题”,甚至表示要去打高尔夫,似乎并未优先考虑这一事件。然而,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密歇根军事基地的6架B-2轰炸机中,部分飞往了日本关岛。人们普遍猜测此次轰炸行动可能是从关岛起飞。然而,美国官员后来披露,轰炸机实际上是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伊朗,执行了长达37小时的飞行任务。虽然这一飞行时间本身存在争议(因为正常情况下只需十几个小时即可到达),但这一披露仍然透露出关键信息:在特朗普宣布“两周后解决问题”的同时,他实际上已经下令展开行动。

如果这一信息属实,说明特朗普在“打高尔夫”和“推迟行动”的表象背后,早已部署了周密计划。他通过释放“烟雾弹”,迷惑外界和伊朗方面,为军事行动争取了时间。之所以选择37小时的长时间飞行,很可能是出于隐蔽性的考虑,避免轰炸机被监测到。因此,轰炸机可能采取绕远路的方式,以确保行动的隐秘性。这种“声东击西”的策略堪称经典,类似于孙子兵法中的“暗度陈仓”,让对手措手不及。

在轰炸行动结束后,特朗普迅速召开全国电视发布会,表明这些行动早已筹划妥当,而非临时决定。这种精心策划再次印证了特朗普极具策略性的行为方式。尽管外界可能批评他的“打嘴炮”行为,但对特朗普而言,这些并不重要。他的核心逻辑是,只要能够达成目标,如何被评价并不值得在意。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的处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特朗普的一大特点:一切都是策略和手段,为了结果可以忽略过程中的指责或骂名。

从整体上看,这次事件是特朗普克制化的策略选择,他并未试图将局势扩大化,而是以精准打击的方式实现了有限目标。这不仅避免了冲突升级,也再次展现了他的务实与灵活性。对于特朗普来说,结果才是唯一重要的指标,而外界的评价始终是次要的。

Jade:如果真的要将冲突扩大化,今天的打法就不会是这样的。美军直接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而在行动之前,伊朗似乎已经得到了部分消息,将一些物资提前转移了。从某种“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这是否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行动?或许双方内部都有默契,推动事件向这个方向发展。实际上,伊朗国内对哈梅内伊政权的反对声音一直不少,国内反对派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从长远来看,我并不认为这件事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有些人持这种观点,但我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原因很简单,伊朗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实力将局势升级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程度。

  1. 心理学视角下的特朗普

Jade: 在讨论特朗普的性格时,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他的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类型。这套性格测试系统通过对人的性格特质进行分类,提供了一个分析其行为方式的框架。那么,特朗普的MBTI类型可能是什么呢?

铁柱:

有人猜测,他很可能是一个外向型人格,比如ENTP(外向、直觉、思维、知觉)或ESTP(外向、感知、思维、知觉)。这些类型通常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充沛的能量以及灵活的应对能力,这些特点与特朗普的个性似乎非常契合。

特朗普的性格分析中,另一个常被提及的话题是他的“自恋型人格”。在他的第一任期期间,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他表现出典型的自恋型人格特质。他的粉丝们对此提出了反驳,但也有不少人支持这一观点。

这种争议的核心在于特朗普的行为方式。他的表现常常介于真实与表演之间,让人难以分辨。他的自信似乎无懈可击,甚至到了让人怀疑的程度:这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还是一种刻意的表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个人长期“表演”某种性格时,这种表演可能会逐渐内化,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对于特朗普来说,他的表现或许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他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可能已经无法简单地用“真实”或“表演”来定义。

这也正是特朗普性格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他的表现游走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给人一种“无缝切换”的感觉。他似乎可以在不同场合中自由调整自己的角色,既能展现出强硬的一面,也能在需要时表现出灵活和机智。

  1. 特朗普与加密货币布局

Jade: 特朗普家族近年来在加密货币生态中的布局逐渐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他们推出的项目 Word Liberty Financial Initiative(WLFI) 。这是一个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项目,由特朗普的两个小儿子负责运营,并得到了整个特朗普家族的全力支持。WLFI的代币在某些交易所的盘前交易中竟然出现了几百倍的增长。这一现象不仅使整个市场为之侧目,也让许多此前对项目持观望态度的人感到意外。作为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DeFi项目,WLFI为何能够吸引如此大的市场关注?其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

铁柱:

当时我们看到这个项目在募资时,其实是比较犹豫的,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化色彩。它将政治与DeFi结合在一起,显得非常特殊。当时募资也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显得比较冷清。然而,最近有消息称他们即将发币,市场也开始迅速热络起来。唱多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交易所的盘前交易中,该项目的代币涨了几百倍,这件事着实让我感到震惊。因此,我也很想听听铁柱哥对这个带有政治化色彩的DeFi项目的未来走势的看法,以及它为何能引起如此大的市场关注。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两点。无论如何看待特朗普这个人,他在上台前提出的加密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其次,在当前的合规化进程中,无论是稳定币还是其他相关政策,美国依然是加密行业的中心。美国的叙事依然主导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讨论这个项目的两个大前提。回到WLFI项目本身,可以发现它的崛起与特朗普上台密不可分。特朗普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当时整个加密行业处于低迷期,但这个项目却逐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总结起来,这个项目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点。首先,它的背后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远超市场预期。以“川普币”为例,最初大家根本无法想象一位总统会亲自参与推出加密货币项目,更离谱的是,特朗普不仅公开承认了这一点,还为此举办了一场晚宴,邀请了众多重量级人物参与。这一系列动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特朗普都参与了这样的项目,那么其他相关项目是否也有巨大的价值挖掘空间?尤其是WLFI项目,由特朗普的儿子Eric Trump主导运营,更加深了这一预期。

其次,从宏观层面看,WLFI项目的崛起反映了加密行业当前的现实:整个行业正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无论是Meme币还是山寨币,除了比特币“一骑绝尘”外,其他项目几乎没有炒作空间。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整个山寨币行情依赖于流动性的溢出,而去年那波行情更多是情绪推动,缺乏流动性的本质性改善,因此很快触及上限;二是全球经济基本面疲软,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经济都处于疲软状态。这种环境下,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资金更倾向于流向头部资产或叙事明确的标的。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包括稳定币政策和美国叙事的主导地位,使得WLFI成为少数能够脱颖而出的项目。

此外,WLFI项目的成功还得益于其独特的叙事和权力加持。在当前市场中,叙事驱动仍是加密行业的核心逻辑,而WLFI背后有特朗普及其政治资源的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例如,像USD One这样的项目,本身可能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技术或创新,但由于背靠特朗普的资源,其价值不容忽视。这也再次说明,无论如何,美国在加密行业中的话语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流动性有限的情况下,资金会优先流向那些具有强烈叙事和高影响力的项目,而WLFI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更重要的是,WLFI项目还具备一种隐秘的功能,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献金”的输送通道。以“川普币”晚宴为例,参与者并非单纯为了投资获利,而是希望通过购买“川普币”或参与WLFI项目,与特朗普及其政治资源建立联系。这种政治影响力的变现正是项目吸引资金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为了搭上特朗普的关系,还是为了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获得更多资源,参与者对项目的热情都远超普通投资逻辑。

综上所述,WLFI项目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影响力、流动性驱动、叙事效应以及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WLFI成为当前市场的焦点。它不仅是一个加密项目,更是政治与金融结合的产物,展现了加密行业在新形势下的演变路径。

  1. 未来市场预期

Jade: 另外,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对当前的市场表现感到消极。他们认为,山寨币的辉煌时代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而对于加密行业的叙事(narrative),大家也在讨论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新的创新。或许,我们真的需要等待降息或者大规模流动性释放后,才有可能看到市场迎来新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个人也很想请铁柱哥预测一下,降息的好消息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到来?这或许是我们重新点燃对加密行业信心的一个关键节点。

铁柱:

最乐观的预期是降息可能会在九月份到来,而悲观一点的情况可能会延迟到十二月份。在这期间,我认为降息幅度可能在1到2次之间,每次25个基点。这种推测基于上一次议息会议的情况,当时整体的基调偏向“鹰派”。原因在于关税冲击目前尚未反映在通胀数据中,而鲍威尔在发言中也提到劳动力市场仍然大致平衡。这些言论表明,鲍威尔的讲话可能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准备好了。

从逻辑上看,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并不愿意在经济周期的末期背负通胀失控的骂名。毕竟,如果经济已经走到这一步,而通胀突然失控,那就会让他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这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也没有任何好处。同时,他也不希望经济陷入崩溃,更不愿彻底得罪特朗普以及白宫和华盛顿。因此,他的发言通常会选择模棱两可、中性偏“鹰”的措辞,让外界可以适当解读。这样既能抑制通胀,又避免直接承认经济可能会恶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鲍威尔没有看到经济疲软甚至恶化的迹象。他一定意识到了经济的脆弱性,只不过他不会公开承认。一旦他明确表示经济正在恶化,就必须推动降息,而降息可能引发通胀反噬,这显然是他不愿看到的。因此,他的策略非常明确:只有当经济问题严重到无法忽视,超越通胀本身带来的风险时,他才会降息。也就是说,鲍威尔的逻辑很简单——经济崩溃了就降息,否则绝不轻易行动。

那么,美国经济是否会“崩”?根据我的长期观察,大概率可以说,美国经济正在走向疲软,甚至可能进入浅衰退的状态。尽管去年一直有“美国例外”的论调,但我对此持存疑态度。因为没有任何经济体或资产可以永远增长而不下跌,这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美国也无法违背这一“物理法则”。

最近我们看到,美国的“软数据”和“硬数据”出现了割裂。人民的体感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但统计数据却显示出良好的表现。这种矛盾说明很多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我认为,美国经济仍在下行,但尚未达到让鲍威尔有足够理由或立场推动降息的地步。他依然不想承担降息可能带来的骂名。

因此,三季度将成为关键。如果通胀继续上升,而劳动力市场开始恶化,降息就会变得不可避免。如果拖到四季度,经济可能会因通胀冲击进一步疲软。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持续施压和公开喊话也会增加降息的可能性。因此,我对降息的预期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加密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对降息的乐观预期同样适用。降息将为加密资产创造更多流动性,也可能推动市场迎来新的高点。至少在今年年底前,我们仍可以期待加密市场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1. 稳定币与特朗普的加密时代

Jade: 稳定币作为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的重要桥梁,其发展与美国的政策紧密相连。而特朗普的加密时代,是否真正会推动加密生态的创新与发展,还是仅仅将其作为数字化美元的工具,用以巩固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围绕特朗普加密时代的影响,以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意图,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铁柱:

谈到霸权,这个话题最近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在当前行情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无疑是稳定币。从Circle的持续上涨,到香港稳定币制度的推出,都引发了诸多关注。自从香港和美国相继推出相关稳定币政策后,我接到了十几个电话,几乎所有人都在问:“我们能不能在香港发稳定币?该怎么操作?”显然,这是一场时代的机遇。然而,每次听到这样的询问,我都会感到愕然。稳定币看似是一种划时代的创新,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我甚至认为它更像是一种“制度的倒退”。

当然,这种“倒退”是带引号的。稳定币被视为一种货币,但它并非当前信用制度下的货币形式,而是更接近于金本位时代的货币,因为它通常要求百分之百的资产储备。而现代货币体系基于准备金制度,法币本质上是一种负债。例如,美国发行的每一美元都是一种负债,中国的人民币和欧洲的欧元也都如此。然而,稳定币是一种资产,它解决的是美元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可以将稳定币比作一辆高效运行的“美元车”,加了“氮气加速器”后,能够让交易速度更快,结算效率更高。

尽管稳定币在技术上没有门槛,进入门槛也不高,例如香港的资本要求仅为2500万港元,这对大机构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但真正的挑战在于:进入之后该怎么办?你打算如何运营?尤其是在现阶段,大多数挂钩法币的稳定币(99%以上)都与美元挂钩。这种模式可能会直接冲击许多非美元国家的外汇系统,特别是那些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稳定币等同于美元的等价物,其普及可能会带来严重影响。例如,中东或其他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使用稳定币就等同于绕过限制直接使用美元。

稳定币的这种特性不仅对商业带来了冲击,更关乎货币主权之间的博弈。这场博弈中,美元的霸权地位是核心问题。从微观层面看,目前申请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机构据统计已超过100家,许多人都在探索如何进入这一领域。然而,发行稳定币之后,是否有应用场景和通道支持其发展?如果缺乏实际应用,这些努力可能毫无意义。即使像PYUSD这样的稳定币,也未能快速增长,其规模至今仍然有限。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稳定币显然是延续美元霸权的重要工具。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美国处理债务问题,尽管稳定币的底层资产是短期美债。短期美债一向不愁销路,真正难卖的是中长期美债(如五年、七年、十年或三十年)。因此,稳定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务压力,但它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美元的流通效率,进一步维护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对于普通人来说,稳定币的参与机会可能更集中在应用场景上。当前的稳定币市场仍未定局,合规与不合规的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比如,泰达(Tether)目前的市占率最高,但依然存在合规问题,而USDC则是目前唯一合规的主要稳定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会被USDC完全垄断。像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这样的巨头,凭借其支付结算网络和巨大的应用场景,随时可能进入市场并改变竞争格局。

稳定币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链上的投机与炒作,另一个是现实世界中的支付结算。这两个方向对普通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参与机会。例如,特朗普家族推出的 USD One 已经成为市场热点,许多人通过与它关联的项目实现了短期获利。同样,在支付结算领域,未来可能会涌现大量创业项目。无论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创新,还是现实世界的支付解决方案,都将为稳定币赛道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稳定币赛道仍然充满机遇。当前的竞争格局尚未最终确定,新的玩法和模式还会不断涌现。对于这一领域,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参与者,都需要保持高度关注,以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

合规稳定币甚至不合规的“变形”稳定币,其实都存在一定的机会。比如,一些不合规的稳定币难道完全没有机会吗?我认为还是有的。很多人发行的稳定币往往需要进行变形或改造,因为如果它们不合规,就无法被称为“稳定币”。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金融衍生品,例如USDE,它自称是稳定币,但实际上并不合规。那么未来类似这样的项目将如何发展?这种类型的稳定币也会因为市场利率等问题对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关注几个主要领域。首先是关于“变形”稳定币赛道的发展,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其次是支付和结算领域的应用,这一领域或许会跑出一些新项目。此外,新进入市场的稳定币玩家也值得关注,他们带来的场内机会或参与机会可能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至少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稳定币仍然是这个市场的热点主题。只要它是热点,只要有资金涌入,我们就应该密切关注。对于散户而言,赚钱的机会往往出现在热钱聚集的地方。如果没有热钱涌入,市场也不会有足够的波动性让人获利。因此,我们的策略应该是抓住市场风格的变化,紧跟热点资金的流向,寻找投资机会。

  1. 敛财与权力的双重博弈

Jade: 虽然铁柱哥讲了很多,我对他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但我还是会有一些质疑,他对crypto本身的了解程度到底有多少?他到底有没有办法真的深入参与加密世界生态的一些具体赛道呢?你觉得这个机会如何,或者你有没有什么相反的观点?

铁柱:

关于特朗普是否以个人敛财为目的,我部分认同这种观点,但还需要补充一点: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敛财,更重要的是确保像万斯等支持他的这一批人,在四年后能够稳固地占据下一任的关键位置。如果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共和党在四年后甚至中期选举中失利,丢掉了参议院或众议院的多数席位,那么特朗普很可能再次面临第一任期时的困境——无尽的民主党反扑甚至是诉讼。这是他绝对不想看到的。因此,他必然会尽全力敛财,为未来的政治布局积累资源。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他通过各种手段“咣咣咣”地疯狂捞钱。虽然这种行为从我们的视角看非常不体面,但从特朗普的视角来看,体面并不重要,只要能赚钱,这就达到了他的核心目的。

至于他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参与到加密行业,甚至推动相关发展,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稳定币领域,我判断他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动作。如果我们假设未来美国降息,或推出更多合规政策,那么其中必然隐藏着巨大的赚钱机会。对于特朗普来说,只要有赚钱的机会,他就不会错过。这种对商业和财富高度敏感的性格决定了他会继续利用加密行业的各种套利机会,无论是无风险收益,还是通过影响力变现。事实上,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尝到了甜头。比如,他儿子推动的USDY项目,甚至像以太坊等相关操作,以及近期他“什么也没做”却赚了5000万美元的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站在特朗普的视角,他是一个极其注重商业化、渴望赚钱的人。因此,他未来一定还会继续在加密领域寻找敛财的机会。对于他来说,敛财是没有尽头的,他会一直“薅羊毛”,直至再无可薅。这种欲望和贪婪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几乎无法停止。当然,或许未来并不一定是他本人亲自参与,而是通过隐形的手段,比如借助WFI这样的工具继续推动相关活动。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从本质上看,敛财的逻辑一旦打开,对于特朗普来说就不可能停止。他的性格让他必须赚到最后一分钱,甚至在每个细节上都不放过。比如,当年他利用某个漏洞搞退税“薅美国羊毛”的事件就非常典型。当时很多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耻,认为这非常无底线,但特朗普却引以为豪,声称这是他的聪明之处,是一种天才的赚钱逻辑。在他看来,规则之内的赚钱行为无论多么不体面,都是值得骄傲的。这种与常人截然不同的逻辑,也让他在商业和政治上显得特立独行。

因此,虽然我们可能会从道德层面抨击特朗普的敛财行为,但对于他来说,这些批评毫无影响。他唯一在乎的“面子”,是别人对他的反对与抨击,而不是他是否通过不体面的方式赚钱。基于种种迹象,我判断特朗普并不会离开加密行业。他一定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参与加密赛道,只要这个行业还有财富效应和套利空间,他就不会放弃机会。

Jade:通过与铁柱哥的这次聊天,我学到了很多。这让我不禁回想起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时候,那时我还在做记者,每天都在报道他的新闻,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政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段时间,我从未如此关注过其他国家的总统动态,甚至还把我的猫取名为“建国”。

没想到如今到了他的第二任期,他竟然离我的生活更近了。不仅是在财经新闻领域,他的声音也几乎充斥着整个加密行业。今天的讨论让我更加确信,特朗普真的是“老当益壮”的代表,真正诠释了“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晰地梳理特朗普的行为逻辑,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他对美国、世界,尤其是加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潜在影响。在此特别感谢铁柱哥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多想要探讨的话题,可以关注我们“加密基本法”,也欢迎关注铁柱哥的推特。同时,也感谢我们的赞助商HashKey的支持。

热门栏目